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年鉴理论研究,加强年鉴学术交流,推进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分会拟于2025年下半年举办第七届全国年鉴论坛。欢迎各界人士积极投稿。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时间与地点
(一)论坛时间:
2025年10月下旬
(二)论坛地点:
另行通知
二、论坛主题与主要议题
(一)论坛主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年鉴力量
(二)主要议题
1. 年鉴理论创新研究
2. 精品年鉴编纂实践研究
3. 年鉴学学科建设研究
4. 年鉴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研究
5. 改革开放以来年鉴发展史研究
6. 年鉴比较研究(含中外年鉴比较研究)
7. 年鉴服务新时代研究
8. 其他年鉴相关研究
三、参会原则
以文与会。请于2025年9月15日前提交论文。请作者严格按照征文要求,在规定时间前将论文以“第七届论坛征文+作者”格式命名作为邮件主题,发送至专用邮箱。届时,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通过评选者,发出论坛邀请函。
会后,拟将优秀论文在《中国年鉴研究》期刊上刊发。
四、征文要求
(一)论文应紧扣论坛主题,保证原创性,力求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题目自拟。
(二)论文格式要求:
1. 版面格式:A4规格、Word文档;
2. 标题格式:标题为宋体、二号字、加粗,一级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居中,二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字、加粗,三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3. 摘要、关键词、正文格式:摘要、关键词为仿宋、小四号字,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统一设为22磅;
4. 文后附作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三)论文引文均须注明出处。注释为宋体、小五号字,采用脚注形式,每页重新编号,序号用①②③……标识,依次注明著者、论著名、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或著者、论文名、期刊名、刊期。
(四)论文前要有200字左右文章摘要,3—5个关键词。
(五)论文字数以8000—10000字为宜。
五、论坛费用
与会者食宿费、会务费等由主办方承担,往返交通费自理。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一龙
联系电话:010—65275933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9号国家方志馆3021室
邮政编码:100021
专用邮箱:njc-dfz@cass.org.cn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分会
2025年6月9日
以下论文题目由笔芯论文提供,仅供写作参考:
一、年鉴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
1,新时代背景下年鉴学科体系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挑战研究
2,融合大数据技术推进年鉴理论方法现代化探析
3,人工智能赋能下年鉴信息采集与知识挖掘机制研究
4,年鉴在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中的理论定位与学科交叉研究
5,数智化浪潮下年鉴编辑理论体系的重构及创新路径分析
6,年鉴理论与档案学、图书情报学的交叉融合模式探讨
7,数字转型推动下年鉴理论话语体系创新机制研究
8,年鉴理论体系国际化进程中的本土化挑战与应对策略
9,区域差异背景下年鉴理论创新模式对比分析
10,年鉴编纂理论的演进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研究
二、精品年鉴编纂实践与创新
1,地市级精品年鉴栏目体系创新实践与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年鉴条目智能生成模式探索
3,省级年鉴“精品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实证分析
4,数字年鉴编纂中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案例研究
5,专题年鉴与综合年鉴差异化编纂策略及实证对比
6,精品年鉴编辑流程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7,新时代下行业年鉴品牌塑造与内容创新路径研究
8,地方特色年鉴内容创新与区域影响力提升机制研究
9,融媒体环境下年鉴出版与推广一体化策略探讨
10,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精品年鉴“走出去”实践研究
三、年鉴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年鉴学科体系建设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2,复合型年鉴人才能力结构及培养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3,年鉴编纂课程体系优化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4,年鉴编纂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与政策支持研究
5,学科交叉背景下年鉴学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构建
6,人工智能素养对年鉴编纂人才能力结构的影响分析
7,年鉴学科建设的国际对比与中国经验创新研究
8,新时代下年鉴人才职业发展路径与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9,地方高校年鉴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10,年鉴编纂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优化与创新实践
四、年鉴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
1,基于多元指标体系的年鉴质量评价机制创新研究
2,大数据赋能下年鉴质量自动化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3,用户视角下年鉴内容质量反馈机制设计与实践
4,数字年鉴评审标准体系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
5,融合专家评审与公众参与的年鉴质量共评机制研究
6,地方年鉴与行业年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
7,年鉴持续改进机制下的动态质量管控体系研究
8,智能化环境下年鉴质量评价流程再造案例分析
9,年鉴社会影响力与内容权威性协同评价方法研究
10,政府主导下年鉴质量监管体系创新与绩效评估研究
五、年鉴发展史与时代变迁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鉴发展的历史演变与创新特征研究
2,重要历史节点下中国年鉴发展路径与功能转型分析
3,数字化进程中年鉴出版模式的历史变迁与演进逻辑
4,地方年鉴发展与区域社会变迁的互动机制历史回顾
5,年鉴内容结构调整与社会热点事件响应机制变迁研究
6,行业年鉴发展史中的制度创新与知识传播路径研究
7,年鉴发展史视角下文化自信构建的时代价值探析
8,国家战略转型背景下年鉴职能演变与服务模式变革
9,年鉴发展史与中国现代信息社会建设的关系研究
10,年鉴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历史作用实证分析
六、中外年鉴比较与国际经验借鉴
1,中外年鉴编辑理念与实践路径的比较分析
2,国际主流年鉴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中国年鉴的启示
3,海外知名年鉴品牌建设经验及对中国年鉴的借鉴路径
4,信息化环境下中外年鉴数字化转型进程比较研究
5,国际多语种年鉴编辑模式对中国年鉴国际化的影响
6,发达国家年鉴社会服务功能与中国年鉴功能升级路径对比
7,国外年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参考价值
8,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年鉴信息传播模式差异研究
9,中外年鉴行业组织与管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10,国际重大事件下年鉴内容响应机制的比较分析
七、年鉴服务新时代国家治理
1,年鉴信息资源在地方政府决策支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年鉴在新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与路径分析
3,年鉴数据助力数字政府建设的机制与案例研究
4,年鉴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服务模式探索
5,年鉴在国家公共政策评估与回溯中的应用研究
6,新时代年鉴助力国家安全治理的信息整合与服务创新
7,年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创新与实践案例
8,年鉴信息资源支持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功能研究
9,年鉴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推动机制分析
10,年鉴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整合中的实践与优化路径
八、年鉴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1,智慧年鉴建设路径与关键技术难点研究
2,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年鉴数据确权与溯源中的应用探讨
3,年鉴智能编辑系统开发与应用效果评估
4,知识图谱支撑下的年鉴信息组织与智能检索模式研究
5,数字年鉴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内容优化机制
6,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年鉴数字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7,智能语音识别在年鉴编纂自动化中的应用实践
8,云计算平台支持下年鉴大数据集成与服务架构分析
9,数字年鉴版权保护与数字资产管理创新路径
10,人工智能与年鉴知识生产模式深度融合的前景研究
九、年鉴编辑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
1,新时代年鉴编辑职业素养结构及培养路径探讨
2,年鉴编辑岗位能力评价与职业发展规划研究
3,年鉴编辑团队协作模式与效能提升策略分析
4,信息化背景下年鉴编辑岗位转型与技能升级路径
5,年鉴编辑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支持机制探究
6,年鉴编辑人才激励与绩效考核机制创新研究
7,地方年鉴编辑人才流动与稳定机制实证分析
8,年鉴编辑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探讨
9,年鉴编辑人才引进与本地化适应问题研究
10,年鉴编辑与档案、图书情报等相关职业的比较研究
十、年鉴条目结构与内容创新
1,年鉴条目精细化结构设计与创新案例研究
2,热点事件驱动下年鉴条目内容创新路径分析
3,数字环境下年鉴条目多媒体融合表达方式研究
4,社会关注度提升年鉴条目传播力的内容创新机制
5,年鉴条目内容更新周期与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6,用户参与下年鉴条目协同编纂模式创新研究
7,地方特色融入年鉴条目内容创新实践
8,智能化环境下年鉴条目自动推荐与优化机制分析
9,年鉴条目数据化转型对内容创新的影响探讨
10,跨行业融合背景下年鉴条目内容整合机制研究
十一、年鉴信息服务能力与社会影响
1,年鉴信息服务创新对区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2,年鉴信息资源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影响分析
3,数字时代年鉴服务公众信息需求的内容优化路径
4,年鉴信息传播模式创新与社会影响力提升机制研究
5,年鉴用户体验改进与服务能力提升对比分析
6,年鉴信息开放共享机制及其社会效益评估
7,年鉴在媒体融合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力分析
8,年鉴信息资源在学术研究与社会舆论中的应用创新
9,年鉴社会影响力测度方法及改进路径研究
10,年鉴信息服务能力提升与品牌塑造协同发展策略
十二、年鉴内容数字化与新媒体融合
1,数字年鉴与新媒体平台融合传播路径创新研究
2,年鉴内容短视频化表达与社会认知影响研究
3,年鉴信息内容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效果评估
4,移动端数字年鉴内容交互体验提升机制研究
5,区块链技术赋能年鉴内容版权保护案例分析
6,人工智能辅助年鉴内容多语种自动翻译研究
7,年鉴内容可视化设计创新与传播效果研究
8,年鉴内容在知识付费平台的转化机制探讨
9,媒体融合下年鉴内容社会热点响应能力分析
10,新媒体环境下年鉴内容权威性维护机制研究
十三、年鉴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
1,年鉴在地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创新实践
2,地方年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支撑机制研究
3,年鉴助力地方文化品牌建设路径与实证分析
4,年鉴内容创新服务地方文化创新案例研究
5,年鉴与地方传统节日文化记忆数字化表达机制
6,年鉴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文化传播的路径研究
7,地方年鉴与地域文化认同建构的互动机制探讨
8,年鉴内容创新与地方历史记忆数字化的实践分析
9,地方年鉴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作用及模式创新
10,年鉴信息资源在地方民俗文化创新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十四、年鉴法律政策环境与治理
1,年鉴编纂法律环境变化对编纂实践的影响分析
2,数字化进程中年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3,年鉴内容真实性与权威性法律责任分析
4,地方年鉴管理政策创新与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5,年鉴编辑过程中数据合规与信息安全治理机制
6,年鉴编纂公开透明机制及其政策创新研究
7,年鉴行业监管政策演进与创新案例分析
8,数字年鉴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9,年鉴政策与地方文化治理法规衔接机制分析
10,智能化年鉴管理系统法律风险评估与治理策略
十五、年鉴用户需求与服务创新
1,用户需求导向下年鉴产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2,用户行为数据驱动的年鉴内容精准服务机制分析
3,年鉴用户分层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案例研究
4,用户参与年鉴编纂过程的创新模式与路径探索
5,面向行业用户的年鉴内容定制化服务创新路径
6,用户需求多元化背景下年鉴条目结构调整研究
7,年鉴用户满意度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8,年鉴数字服务平台用户体验提升路径探讨
9,智能化环境下年鉴用户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10,年鉴用户反馈机制与产品持续改进互动分析
十六、年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1,多源数据环境下年鉴信息资源集成机制研究
2,年鉴与政务数据平台信息整合模式与应用案例
3,数字年鉴与学术数据库资源共享机制创新
4,年鉴信息开放数据标准体系构建与实践分析
5,区域年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模式创新
6,年鉴信息资源跨行业集成与协同服务机制
7,社会化年鉴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与管理路径
8,智能化环境下年鉴信息资源动态整合模式研究
9,年鉴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10,年鉴信息资源整合对知识创新的驱动作用分析
十七、年鉴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
1,数字经济背景下年鉴产业链延伸与创新路径研究
2,年鉴市场化运营模式及其商业价值评估
3,年鉴产业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机制分析
4,年鉴产品市场需求分析与定价策略研究
5,年鉴品牌建设与市场竞争力提升路径探讨
6,数字年鉴产品商业模式创新与案例分析
7,行业年鉴市场化转型的风险与应对措施研究
8,年鉴增值服务开发与市场拓展策略分析
9,年鉴产业园区建设与区域创新生态协同研究
10,年鉴市场化运营中的用户忠诚度提升策略探讨
十八、年鉴与智慧城市建设
1,年鉴信息资源在智慧城市数据平台中的集成应用研究
2,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年鉴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3,年鉴数据对城市治理智能化决策支持作用实证分析
4,年鉴助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研究
5,智慧城市场景下年鉴内容实时更新与动态服务机制
6,年鉴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
7,年鉴信息数据与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集成模式分析
8,年鉴助力智慧交通与公共安全数据服务案例分析
9,智慧城市背景下年鉴数据治理与开放共享路径探讨
10,年鉴与智慧城市数字化文化治理创新研究
十九、年鉴国际传播与话语权建设
1,中国年鉴国际传播路径与品牌建设案例研究
2,年鉴多语种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机制分析
3,年鉴内容国际话语权构建与全球影响力提升路径
4,年鉴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与本土化问题研究
5,年鉴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探讨
6,“一带一路”背景下年鉴国际传播模式创新
7,数字年鉴国际传播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效果评估
8,海外华人社群对中国年鉴内容接受度实证研究
9,年鉴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互动机制分析
10,国际组织年鉴合作机制与中国参与策略研究
二十、其他年鉴前沿与交叉研究
1,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年鉴智能编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2,年鉴与城市知识地图数据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3,年鉴数据与区域风险预警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4,年鉴与数字人文交叉创新路径及学科发展趋势
5,年鉴与地方政府治理数字孪生系统融合模式探索
6,年鉴数据对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的支撑作用研究
7,元宇宙环境下年鉴数字内容展现新模式研究
8,年鉴信息资源在区域健康治理中的应用创新
9,年鉴与人工智能舆情监测系统协同机制分析
10,年鉴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角色研究
声明:本站学术征稿、期刊选题、投稿指南等内容来源官方渠道和网络平台,请注意核实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