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科学类
-
征文启事|2025年李四光地学科技论坛征集论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总结地质科技成果,促进思想交流碰撞,谋划未来工作方向,正当其时。为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团结激励广大地学科技工作者开新局、谱新篇,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决定开展2025年李四光地学科技论坛论文征集活动。
-
征稿邀请|“传统村落更新与活化”专题诚征稿件
传统村落作为兼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活态遗产,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生态营建智慧与社会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与保护传承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强调“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刊征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是激活乡村振兴创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抓手。随着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探寻其高质量发展,以更精准地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
专题征稿||人工智能(AI)与地理学的未来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始终致力于探索人地系统的奥秘,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传统地理学研究方法在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瓶颈。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地理学的巨大变革。
-
专题征稿 | 低空文旅与低空经济
2010年,中国正式提出“低空经济”的概念。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2024年3月,“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
“土壤侵蚀与水土资源保育”专刊征稿启事
自2000年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以来,海峡两岸及港澳的学者们先后在香港、北京、台北、乌鲁木齐等地举办了24届学术研讨会(年会)、10多次研讨会以及7届国际研讨会。
-
专题征稿 | 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全球南方的人口迁移与可持续城镇化”专刊征稿
在全球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已成为迫切的全球性要务。由大规模人口迁移推动的城市快速增长,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既带来挑战也创造机遇。
-
特刊征稿 | 城市未来与可持续城市:转型与变革的地理学
本期特刊旨在从地理学和跨学科视角系统探究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下城市的空间转型路径、驱动机制及其多维影响。其核心目标包括:
-
专题征稿 | 地理科学前沿方法与技术创新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科学,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地理前沿方法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对于深化地理学研究、推动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进步、解决全球性地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专刊征稿:乡村社会空间重构与土地利用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乡村空间优化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置于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要地位。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城乡发展要素的加速流动与重新配置,推动了乡村空间及其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重组和再造,传统社会空间结构、地域空间形态以及空间秩序格局的平衡逐渐被打破并发生根本性改变,引致了一系列乡村空间发展失序、社会关系失衡、文化传统失落、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差距拉大等现实问题。
-
专题征稿||水资源-环境-生态协同治理:中国实践与经验借鉴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水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相互交织,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简称“三水”)的统筹治理,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三水统筹”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亟需系统总结与深入交流,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诚征稿件|“人工智能驱动的国土空间治理”专题征稿
国土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其以空间统筹筑牢耕地保护与生态安全根基,优化城镇化集约发展布局,同步承载“双碳”目标落地、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空间格局提供战略性载体支撑。
-
《应用生态学报》专栏征稿启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微生物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的群落结构,是有机物分解、养分矿化等元素循环过程的主要调节者,作为“植物的第二套基因组”密切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在维持和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不断加剧,微生物在减缓气候变化、污染防治、植物健康维护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Organ Medicine专题征稿|器官医学中的先进生物材料
随着生物材料科学与器官修复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先进生物材料正逐步在心脏修复、骨组织再生、神经重建、软组织替代及精准药物递送等多个临床关键领域发挥核心作用。无论是天然高分子、合成聚合物、智能响应材料,还是多功能复合结构,均展现出在组织替代与功能重建方面的巨大潜力。
-
《生物技术通报》2025年征稿 |“园艺作物果实发育”专刊
园艺作物果实发育直接决定果实的产量与品质,过程十分复杂,解析其遗传调控网络、探究其代谢产物的合成规律、阐明其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等,能有效改良园艺作物品种、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园艺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专题征稿(8月底截至):促进氮的固定、吸收和利用
《Nitrogen》是一本国际性、经过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期刊,涵盖氮研究的整个领域。稿件经过同行评审,提交后约20.9天提供初次决定;从接受到出版需2.5天(2024年下半年该期刊发表论文的中位值)。特刊信息
-
《生物技术通报》2025年征稿 |“消化道微生物”专刊
动物肠道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栖息着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既影响着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协同进化,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环境污染与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征稿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作为最早签署、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我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为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
《生物技术通报》2025年征稿 |“厌氧微生物”专刊
厌氧微生物是一类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如产甲烷古菌、非传统产甲烷古菌、双歧杆菌、厌氧氨氧化细菌等。它们通过厌氧呼吸或发酵获取能量,代谢途径多样,并广泛分布于湿地、水稻田、动物瘤胃、油藏、深海热液等缺氧环境中,是地球物质循环的关键参与者。深入研究厌氧微生物,对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生产、人体和动物健康、生物能源的挖掘与创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征稿 | 《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数据分析方法专辑”征稿通知
随着生物多样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形势,准确定量评估物种分布、种群动态的格局与影响因素以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紧迫任务。生物多样性数据来源广泛,涵盖物种分布、群落组成、功能性状、基因组测序、气候资料以及遥感影像等多维度信息,如何从这些海量异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开展不同尺度上的综合性对比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者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
征稿 | 《生物多样性》“CITES 50周年:科学、政策与国际行动的融合专题”征稿通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被称作有牙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议,旨在确保国际贸易不会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物种的生存。CITES于1973年签订,1975年7月1日生效,184个国家和欧盟加入CITES,当前全球已有超过4万种动植物被列入CITES附录,其国际贸易受到管制。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征稿通知:“生物制药技术”增刊
基因重组技术、细胞培养、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新兴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行业,创造出一批如治疗性抗体、基因药物、CAR-T 细胞疗法、蛋白质工程药物、疫苗等新药,并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疑难病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
“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与高值利用”专题征稿启事
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与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用于捕食、防御和竞争等生存策略的蛋白、多肽或小分子类“化学武器”。生物毒素具有高活力、高专一性、高分子多样性等特点,是用于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的宝贵分子资源。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健康与衰老”专题征稿启事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为了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健康衰老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现面向全球广大学者、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公开征集稿件。